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硕士生谢汝朋不当“金领”当“绿领”,扎根农村广阔舞台
        时间: 2023-01-06 来源: 阳江日报

          对许多农村而言,最好的资源是生态资源,最大的优势是生态优势。从阳春市八甲镇长塘村冷坑自然村走出的硕士生谢汝朋不当“金领”当“绿领”,回乡创业,凭着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技术创新,奋斗六个春秋,养殖特色绿壳蛋鸡品种,创出一个远近知名的品牌“小生花蛋”,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。

          听闻这个创业故事,近日,记者怀着敬佩之情,驱车前往探访。

          新农人新理念

          汽车上高速、走国道,跑了100多公里,再转入弯弯曲曲的山路,又走了20多公里,我们来到冷坑村。村庄坐落于大山的怀抱中,树木葱茏,生态优美,景色宜人。

          通过熟人介绍,我们在村里见到了要探访的主人公——85后硕士生谢汝朋。他中等个子,身体壮实,精神饱满,带着几分读书人的儒雅。经我们说明来意和再三请求,他动情地讲起了感人的创业故事。

          “我是冷坑村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,舍不得这里的山山水水、一草一木。”谢汝朋直言自己的家境,说家里兄弟姐妹多,仅靠父母耕作微薄的收入养家。小时候,家里穷得叮当响,属于村中最穷的人家之一。他从小就体会到贫穷与闭塞的滋味,立志要努力学习知识,增长本领,摆脱贫穷,干出一番事业。

          农村艰苦生活的磨练,让谢汝朋很有主见和预见性,始终把掌握一门专业技术作为自己的追求。大学本科填报志愿的时候,他没有选择当时大家认为热门的经济管理、企业管理类等专业,而是选择了较冷门的生物技术专业,本科毕业后又考取南昌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硕士专业研究生。因为他清楚,随着经济社会发展,人们的饮食需求不再是吃得饱,而是要吃得好、吃得健康,讲究营养均衡。他希望通过学习营养与食品方面的专业知识,以后为提升国人饮食质量作点贡献。

          2013年,谢汝朋硕士研究生毕业。抱着赚点钱帮补家庭和积累工作经验的想法,他经过层层笔试和面试,最终进入玛氏箭牌(中国)有限公司广州销售总部,负责口香糖供应链管理,并且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和不低的收入。但干了一段时间以后,他觉得这份流水线式的工作对自己意义不大,难以实现人生价值。于是,他断然选择了离职。

         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思考和对人生的总体规划,谢汝朋下决心走自己的创业之路。为了积累创业的资金,他一边谋划创业方向,一边做起了外贸生意。因为上大学时,他曾在网络外贸平台做过兼职。

          谢汝朋从广州来到对外贸易的窗口深圳,凭着出色的外语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,一年半就赚了83万元。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,也是创业的资本。

          “当时做外贸生意挣钱易,为何不继续做下去?”我们插话问。

          “因为做中间商始终不是我的理想,我一心想着创业干实业。”谢汝朋笑了笑说。

          创业干哪一行好?刚开始谢汝朋拿不定主意。为此,他向硕士生导师邓泽元教授求助。导师认为,当初谢汝朋参与的研究团队取得的成果——粗壮脉纹孢菌的技术成熟,具有较强的应用优势,建议他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蛋鸡养殖方向创业。这个提议让谢汝朋茅塞顿开,鸡蛋含有人体所需的营养素,被称为人类的“全营养库”。在这个方面创业,他可以发挥专业知识,学以致用。

          谢汝朋对我们说:“粗壮脉纹孢菌有一个显着的特点,就是在固态发酵过程中产生分生孢子,里面富含类胡萝卜素。”他开始了试验工作。经过做实验分析,他弄明白了母鸡摄食了用这个菌种发酵的饲料,会产下富含类胡萝卜素的鸡蛋。这种鸡蛋中的类胡萝卜素主要为β-胡萝卜素、番茄红素和叶黄素等,这些成分对人体具有保健作用。

          同时,谢汝朋不断收集相关蛋鸡养殖的资料,对蛋鸡行业前景进行全面分析。他得出结论,我国是全球第一大鸡蛋生产国及消费国,消费者对新鲜食用鸡蛋的需求量很大,虽然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蛋鸡养殖场不少,但养殖环境、蛋鸡品种、生产技术是关键因素,想到自己的家乡八甲山好水好空气好,加上本地天然的牧草和玉米、米糠这些饲料资源丰富,如果能在这里生产高品质的绿色有机鸡蛋,就能实现错位发展,推动产蛋业提质升级。

          新平台新奋发

          谢汝朋谋定即动。2015年,他带着导师提供的菌种,在深圳宝安区一个荔枝林里的破旧房子,开始了菌种驯化研究,以获得适合广东气候条件的菌种。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努力,菌种驯化终于取得成功,并成功申请到了专利。

          菌种问题解决了,他拉上一起做外贸的几个年轻人合伙养鸡,资金由谢汝朋和另外一名投资人出。京剧有“小生”“花旦”的角色,众人一番合计,取其同台竞技之意和谐音,把产品名称定为“小生花蛋”,并注册了商标。

          2016年底,正值而立之年的谢汝朋踌躇满志地回乡办鸡场了。鸡场设在村子北边一处叫“屋地顶”的山岗上。这里离村子约两公里远,三面环山,溪水潺潺,绿树成荫,是生态养鸡的理想之地。

          说起当初创业起步之难,谢汝朋的神色一下子凝重起来。鸡舍搭好后,他从村里请了两名工人,第一批购买4000只原种绿壳蛋鸡苗。他天天泡在鸡场,精心管理。鸡苗集中养育45天,体重达到0.4公斤左右时,放养在鸡舍外的树林里。2017年初,又购进第二批3000只鸡苗。

          绿壳蛋鸡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品种,是原种五黑鸡与其他土鸡杂交而来,对生长环境和饲料营养要求较高。这种鸡产蛋量不多,但蛋的营养价值高,口感好。

          随着小鸡渐渐长大,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大,需要投入很多人力。4个月后,第一批鸡陆续产蛋。谢汝朋发现,散养的鸡管理难度大。不少鸡在外面的草丛中筑窝下蛋,不容易找到。或者遇到下雨,蛋被打湿,就很快会坏掉。加上由于喂养方式不当,相当一部分蛋鸡开产迟,浪费了大量饲料。

          屋漏偏逢连夜雨。初夏那段时间连续下大雨,通往鸡场的路有一段四五百米长的田埂路,泡在水里变成了泥潭。运送饲料的车子难以开进去,只能靠人力来挑。两名工人白天干活扛饲料,晚上看管鸡场,觉得太累辞职不干。投资人和合伙的几个年轻人也对项目失去信心,陆续退出,谢汝朋一下子成了“光杆司令”。

          谢汝朋只好与父亲轮流晚上看守鸡场,睡在鸡棚子里。雨水一停,他就和父亲开三轮车去拉饲料。经过那段田埂路时,装着饲料的三轮车总会陷入泥泞,无法动弹。两人就用一根大木桩穿过三轮车底盘,把车连同饲料一起抬起来,负重七八百斤往前推,一步接一步艰难地走过那段路。此时,父子两人已筋疲力尽,浑身是泥。

          无奈之下,谢汝朋从亲戚处借来一台旧农用汽车,舍近求远,走另一条路程多几倍的崎岖山路。这是一条黄泥小山路,雨天路面湿滑,满载饲料的汽车常在路上打滑,经常陷进泥坑难以自拔。有好几次,谢汝朋尝试倒车退出泥坑,差点翻车掉落几十米深的山坑。

          2017年底,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和经营不善,蛋鸡只剩下3500多只,鸡蛋也不好卖。谢汝朋手头上的几十万元用光了。为了获得后续资金,他重操旧业,一边养鸡,一边上网做外贸生意,幸亏获得一些订单,勉强维持开支。鸡场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。

          天无绝人之路。几个月后,他返乡创业的事迹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关注。八甲镇政府和阳春市农业农村局,把谢汝朋小生花蛋养殖场当作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品牌来帮扶,推动产品逐渐打开销路,批发价格一路攀升,供不应求。鸡场终于起死回生。谢汝朋及时总结经验教训,转变经营模式,选留3000只蛋鸡进行精细化圈养,鸡场进入了盈利期。有了资金后,他扩大规模,在屋地顶先后建起4个现代化的养殖大棚,蛋鸡存栏量增加到2万多只。

          新成绩新天地

          “当初,村里人对我回乡养鸡十分不理解,有人说我是村里学历最高的‘傻瓜’,甚至连我父母也极力反对。但现在,他们都说我有眼光。我也体会到创业的艰辛,曾多次想放弃,但最后还是坚持住了,感谢大家在我最艰难时给予的支持。”谢汝朋深有感触地说。

          鸡场走上正轨后,周边不少乡亲前来参观取经。谢汝朋知道,祖祖辈辈靠种田为生的乡亲对富裕的渴望,就如他想创业一样。从2019年起,他通过股份合作和“公司+农户”方式,与有意愿的乡亲共建小生花蛋生态农场,携手奋斗实现共同富裕。

          谢汝朋带着我们,来到位于阳春市潭水镇东湖村的小生花蛋生态农场五场。走进一个占地约1000平方米的养殖大棚,现代气息扑面而来。里面有四组立体鸡笼,每组分上、中、下三层,每层鸡笼由许多个小笼组成,每个小笼里有四五只鸡。料槽在鸡笼外,鸡可以伸出头吃饲料,喝水就啄笼子上方水龙头。鸡产下的鸡蛋从上方笼子滚到料槽下方的蛋槽,场长吴宗安正和两名工人在捡蛋。

          这里原先是吴宗安和他大哥几年前建的养鸡场,受疫情影响,近两年效益不好。今年1月,得知谢汝朋养鸡的事迹,吴宗安就前往取经。两人谈得很投机,吴宗安对谢汝朋的经营理念和养殖技术很佩服。吴宗安笑着说:“后来我和大哥商量,决定不再养鸡了。我们把场地租给谢汝朋,我过来帮忙管理生产。”现在,他既有租金又有工资收入,真是一举两得。

          谢汝朋租下这里,花了两个月进行现代化改造,便于科学管理。除了捡鸡蛋和投饲料,其他工序都是自动化处理。通风和温度、湿度都自动调控。在鸡粪的处理上,安装了清粪机,通过全自动装置把鸡粪传送到棚外收集起来,使鸡场内做到鸡粪不落地,实现污染物零排放。收集的鸡粪卖给肥料厂,循环利用,用于制作有机肥。

          八甲镇俄颈村青年黄好光之前经营一家农资店,卖饲料、化肥、农药等。后来,他看中谢汝朋有技术专利,又乐意帮人,就建场加入“小生花蛋”生产合伙人行列。经过几年发展,他的养殖场蛋鸡存栏量从几千只鸡发展到了2万只,每年收益良好。

          通过独资或合作的形式,截至目前,谢汝朋建起了5个分场,绿壳蛋鸡存栏量逾13万只,平均每天出蛋量7万个,达3000多公斤。生态农场已带动了50多名乡村合伙人、养殖员工和销售人员参与这个项目。

          谢汝朋说,这些项目参与者多数是农村年轻人,全靠他们负责养殖和销售工作。这些人易于接受新生事物,有追求,做事认真,他愿意和他们一起奋斗,做大“小花生蛋”这个品牌,创造新的业绩,实现共同富裕。

          作为新农人,谢汝朋希望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发挥作用,回报当地政府和乡亲支持。目前,“小生花蛋”走出阳春、阳江,远销广州、深圳、东莞、茂名等地,覆盖商超、门店600多家,电商平台20余家,在市场上口碑良好。他经常思考生态农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,有计划地扩大生产规模,带动更多乡亲参与。他的目标是做华南地区及至全国的绿色鸡蛋标杆,不断创新技术,让“小生花蛋”以良好的品质打开更广阔的新天地。

          (来源:阳江日报)